請選擇 進入手機版 | 繼續訪問電腦版

ckinйеЏиѕІ/william.c иІјжArchive

    From:
  • иЋзІ
  • йиЁЋ
  • дєєзІ
  • ееЏ
  • дєєжеЏ
  • дёж
用戶名
密碼 註冊
查看: 1629|回復: 4

有香港人曲線聲援駙馬爺一案 [複製鏈接]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發表於 2006-5-25 02:55:50 |顯示全部樓層
看了陸傑發表《有權選擇》一文(竟有人為他傳播),真不相信有香港人胡塗兼無恥到這個地步。當「駙馬爺」趙建銘進入台北看守所時,台灣民眾放鞭炮慶賀,而我們香港卻有人聲援台灣這個糞堆。

中國司法败壞是一回事,怎樣去批判中國司法是另一回事。陸傑無可能用趙進銘收押來讚揚台灣司法的,仲無厘頭扯去民主。陸傑知不知道李登輝過去有多少弊案在身,仍未破?吳淑珍有多少弊案在身,沒人敢碰?現在台灣有多少法官檢察官坐緊監?吳淑珍同趙建銘的弊案都是三四年前的事?怎麽當時不辦?

《有權選擇》一文小罵大幫忙,重點是唱好台灣司法。大佬,駙馬爺是"人贜並獲",仲不辦,施明德話明糾眾上街,司法糸統才施施然於十四日後傳訊駙馬爺,有放水之嫌。5003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發表於 2006-5-25 03:27:21 |顯示全部樓層
陸傑反共反昏了頭,以爛易爛。好比,同是賴屎,台灣用草紙(而不是厕纸去擦屁股,中國则用手。陸傑一句不提賴屎,大讚台灣用草紙用得好,中國很PK,還叫中國人《有權選擇》----去台灣賴屎?

陸傑知不知道台灣民眾有赌盤(一對一)赌趙建銘會不會收押,即一半人不相信台灣司法,也證明了台灣司法多腐败。趙建銘收押證明了台灣司法腐败(四五年就成

劣質民主做就了陳水扁,陳水扁做就了台灣司法腐败,陳水扁現今勢衰,政治推動了揭發弊案,台灣司法是個童養媳,惟無恥的香港人隔江的替台灣司法叫好!

陸傑因反共而攻擊中國司法不振民主不彰,可以,但似不可以無心肝,用趙建銘收押作反證。你試下將《有權選擇》一文貼去台灣論壇,看看會不會俾人小到躂皮?

香港網民們如想看台灣民眾對趙建銘一案的看法,可參考:
http://forums1.chinatimes.com/dailytalk/
http://forum.udn.com/forum/index.jsp

(後補:我有台灣朋友,其父母任職法院,因鑑於台灣司法腐败,己移民美國)

使用道具 舉報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發表於 2006-5-25 05:16:38 |顯示全部樓層
(附錄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《有權選擇》---陸傑

去年秋天在台灣時,很多台灣人表示“肚子扁扁,還選阿扁”,民進黨政府搞經濟顯然差勁,卻要繼續給它點機會,因為那是大伙兒的選擇,只恨鐵不成鋼,只怪自己沒眼光。

上月在台灣時,已風聞阿扁“食相難看”。現在,扁婿參與股票內幕交易漁利之事揭發出來了,更不像話。無論稍後是扁婿的爸或者他的媽去頂罪與否,罪責分明在於阿扁,金主賣的乃是“總統”的帳。……看來阿扁是混不下去了。

你會嘀咕,因為海峽另一邊那些太子黨及高幹子弟的食相不是更難看嗎?!但人們又能如何!?當權者的兒女媳婿會像姓趙的那樣被偵訊扣查嗎?在內地,若有斗膽披露事實者,專政機器馬上抓人封艇,被偵訊扣查然後法辦的卻是揭發者而非嫌疑犯!扁婿事件,也顯示出民主社會的可貴處,中國人,何不另作選擇。

使用道具 舉報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發表於 2006-5-25 05:32:22 |顯示全部樓層
南方朔觀點 法律可否打敗權力?

這是台灣第一健筆南方朔的觀點,襯托出陸傑之流之疏劣。

(轉載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06.05.26  中國時報
南方朔觀點 法律可否打敗權力?
南方朔


    當此五濁惡世、貪慾滔滔,上焉者已成竊賊,下焉者當然苦多福少。當最基本的「德」已消失無蹤,人們遂只得把渺茫的最後希望寄託到「法」的身上。它是台灣最後一根支柱,當這根柱子也撐不起來,我們就只好等著天崩地裂。

    但「法」這種東西,是否會成為台灣最後免於徹底沉淪的柱子;或反而成為壓死台灣這個駱駝的最後那根稻草?我可沒太大的信心,只能私下祝禱。《李爾王》裡,就如此唱衰法律:


    襤褸的衣裳會使小小的過失也無法遮掩。

    錦服裘袍則一切罪惡皆可隱藏。

    當罪惡包上了金箔,

    正義的銳利矛槍也會刺之而自行折斷。

    若罪惡是用破布包起來。

    則最不像樣的茅草也可一刺就穿!

    另外,莎士比亞在另一齣《量罪記》裡,更藉著一個被壓迫的女子,表達了這樣的懷疑:

    因為啊,當權者雖和其他人一樣犯錯,

    但權力的裡面卻有著一種靈丹妙藥,

    可以從頂上開始就把罪惡遮蓋!

    而由台開集體弊案迄至目前的發展,儘管看起來已隨著駙馬爺的被收押禁見,好像有了進展。但為什麼大家反而疑慮之感更深了呢?原因或許即在於大家已敏銳的體會到,由於檢調辦案拖拖拉拉,早已盡失先機;於是,那些人遂在法律達人,財務會計達人的參詳教示之下,設定好了他們的套招停損策略。從第一家庭「切」第一親家,從民進黨「切」趙玉柱,從趙玉柱攬下炒股的全部責任,任何讀過邏輯學,或者還有點常識的人,都可以看得出來,它其實是被一個很厲害的核心邏輯或者辯護策略所貫串的。當檢調人員因為在泄沓中失去了掌握蒐集證據和供詞的先機,說不定這個案子就真的只能辦到趙玉柱和蔡清文這兩個已被設定的「停損人物」為止,更龐大的內線交易網絡,甚至更重要的聯貸案,也就被「停損」掉了。而到時候,說不定「餐敘歸餐敘,買股歸買股」還真的成了理由。

    因此,台灣的人對司法不是那麼有信心,原因在於司法自己沒有生產出信用。在此可用《哈姆雷特》裡的句子做為傍注:

    在這個世界腐敗的潮流趨勢下

    犯罪者金光閃閃的手會被正義推開不顧

    而經常也顯示那敗德的價錢

    它將會把法律買到自己這一邊。

    一個良好的社會要靠許多支柱撐起,而今天的台灣,則是所有的柱子都已傾斜。因而人們遂格外寄希望「法」這個領域。十幾年前,義大利一票司法官在佩卓(Antonio di pietro)領頭下大肅貪,偵辦三千人,包括兩個總理、三個黨主席、十幾人畏罪自殺,因而拯救了義大利的政治。而台灣呢?

使用道具 舉報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發表於 2006-5-25 06:27:10 |顯示全部樓層
憨女婿─趙建銘

這是台灣另一名家文章,大家看看將來的發展會不會是這樣?

(轉載)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2006.05.26  中國時報
獨立評論 憨女婿─趙建銘
楊渡


    民進黨核心的人都知道,現在弊案的「終點」在那裡。他們太清楚最後都指向同一個人,以致於他們要做的,其實是阻止弊案到達最後的「終點」。

    為了阻止,只有一個辦法:讓弊案在中間打住。這個中間點,看起來是趙建銘。


    不管檢調單位將如何辦案,趙建銘的最後,很可能就是「替罪羊」,一切都由他來扛了。更沒人性的是:為了幫第一家庭脫罪,設定最後停損點,民進黨已經有人出來放話:「讓趙建銘和陳幸妤離婚算了」。

    把趙建銘和陳幸妤脫勾,和第一家庭脫勾,讓兩個孩子和一個未出生的孩子失去父親,這就是民進黨的人性嗎?這就是陳水扁的人性?這就是吳淑珍的人性嗎?

    坦白說,用什麼「縱容」「過度相信親家」「沒探聽清楚趙的家世」等,都無法解釋現在的事。趙建銘可以變成今天這樣,無非一個關鍵:這是第一家庭培養出來的。

    台北商界知名的人都曾傳出:一些事有沒有辦成,是透過陳幸妤、趙建銘出來傳話的。只要你接過這樣的電話,大家就知道陳幸妤和趙建銘即是代表吳淑珍的旨意。而吳淑珍身體不好,人盡皆知,兒子、媳婦不在國內,透過女兒、女婿出來傳話,更是理所當然。而吳淑珍之指揮內閣、指揮銀行界、金控界,早已不是新聞。

    在這種情況下,趙建銘的所有作為,到底是代表他自己,還是代表吳淑珍,或者代表陳水扁,已經沒有人分得清楚了。

    然而也不僅是傳話,而是這個過程中,趙建銘開始學習如何運作。趙建銘之介入國票金,介入耐斯集團的操作,難道不是第一家庭身教言教的結果嗎?多少金控公司的併購,多少上市公司的買賣,多少內線交易的操盤,以及多少幕後的利益輸送,是在第一家庭裡進行的?這些,平凡的醫生趙建銘,本來應該是不會的,也慢慢學習,當然也就知道如何操作了。

    因此,把責任推給趙建銘,以及趙家的人,其實並不公平,也不符合事實。親家,做到這個地步,未免太絕情了。

    趙建銘的故事,只說明政治的無情。趙建銘絕對不是弊案的「終點」,但如果要讓他成為終點,就得殺得徹底、死得徹底,才能真正擺脫。當離婚都說出來的時候,趙建銘會不會後悔當初「娶得豪門」,才會走到這個地步呢?

使用道具 舉報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註冊

Archiver|手機版|ckin馬友農/william.c 貼文Archive

GMT+8, 2023-6-9 06:03 , Processed in 0.052007 second(s), 9 queries .

Powered by Discuz! X2

© 2001-2011 Comsenz Inc.

回頂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