找回密碼
 立即註冊
談「太陽照常昇起」的電影技巧(3)---「場面的開出」+「深入逆出」

先講小的,「場面的開出」+「深入逆出」。講開「場面的開出」,文章有破句之說(以及收筆的重要),姜文挺喜歡經營「場面的開出」,挺喜歡語不驚人死不休,全片第一組鏡頭先不說,以下舉例兩段,就是這種壞手勢:

第四段第一場。兩個女主角大full shot邊騎駝駱邊對白---維持了好一段時間。come on,觀眾簡直不知道「什麽人+那一個女人」在說這一段重要的對白(劇情的建立)。觀眾一甩了這一段對白(不知說者是誰,就不知佢講乜) ,就會甩下面劇情,就會產生看得很幸苦的感覺,就會產生悶(香港行家叫好「墜」)。

老一派導演大概會鬧姜文唔識怕戲。這一場前面(十幾個shot)有三個elements:女子、對白,山巒。姜文笨九七,將重點放係山巒:死驚觀眾唔知這個景好矝貴,大full shot!然而,你影大頭(close shot) 一樣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山巒啫。你一甩兩個女子(太long,看不清楚,且是第一次出塲),就甩埋對白,甩咗對白就甩埋「觀賞連續性」。

(3)

談「太陽照常昇起」的電影技巧(4)--- 『OS(畫外音)筒前』

第二個例子是這一段的第二場,蘇联老婦+翻譯『OS(畫外音)筒前』,犯了同樣毛病,觀眾不知是那一個人說這一段重要的對白(劇情的建立) 。到見到這個蘇联老婦個樣+翻譯個樣的時候,觀眾已甩了前面個幾句,潛意識要諗返前幾句對白,才能為意是講周韻的男友,嘩,幾辛苦呀。

『OS(畫外音)筒前』技法大概是是以前的聲音蒙太奇轉過來,如A女子惨叫聲接下一場B女子歌唱聲,等等。後來真的是筒前,有時是點綴式趣味,比如火車汽笛聲OS接下畫面火車開動,等等,是聲音成份。觀眾的接收系统(聽看)會好順。而對白是另一種,是需要思維的(感性與理性的分別),更况且蘇联老婦+翻譯的OS是一大pat。

我懷疑姜文連establishment和re-establishment(建立鏡頭和再建立鏡頭) 的sense都不懂用或不屑用,如前例,觀眾要知道蘇联老婦其人(或其hints),才捉到(catch) 頭幾句OS,才能"投入"。(比如一個主人翁永遠用旁白(OS),咁這個OS筒前,觀眾就知道是誰的OS)

(4)

談「太陽照常昇起」的電影技巧(5)---「OS喃喃自語/夢囈」(A)

從『OS(畫外音)筒前』想起「OS喃喃自語/夢囈」。

不知道網友有沒有發覺,高級藝術片常有「OS喃喃自語/夢囈」片段,成為一個影片主軸(axis),或成為一個影片串連(anchor) 。「OS喃喃自語/夢囈」是:

一是電影作者以第三身作OS(畫外音)詮釋式旁述,如《東邪西毒》及法國高達的影片。一是影片中某主要角色以OS(畫外音) 作「喃喃自語」,如《八部半》(1963)、《亞飛正傳》(?)(1993)、《藍草莓》(2006)等。一般影片也常用這個技法,用配角OS叙述主角的處境,如《大亨小傳》(羅拔烈福)(1974) 和近期的《奸雄正傳》All the King's Men (辛潘)(2005) 等。

姜文的《太陽昇起》一片有夢囈的感覺,反而沒有「OS喃喃自語」這家野,這是值得研究的。正如姜文自己所說,他刻意製造魔幻的感覺,這一點還是「有佳句無佳章」(有局部無全部) 「有點綴性而缺成功刻劃」,之外,卻無疑產生了夢囈的效果。

夢囈的效果是高級藝術片的touch(「款」) 。這一點《太》片第一組鏡頭作了充份表現:(A) 色彩(不是彩色)+ 聲音(蘇聯歌);(B) 浪漫+現實;(C) 回憶+瘋婦幻想。

(5)


我想指出的是,高級藝術片常有的「喃喃自語/夢囈」原型,《太》片具有了夢囈這一部份,而沒有「OS喃喃自語」這一部份。《太》片反而多了劇情性的『OS(畫外音)筒前』技法,但此OS不是彼OS,『OS(畫外音)筒前』是逆出,不好。

回說,電影作者以第三身作OS(畫外音)詮釋式旁述是「叙述」,『OS(畫外音)筒前』當然也是低一級的「叙述」(如前述,是逆出) 。而影片中某特定角色以OS(畫外音) 作「喃喃自語」則是「刻劃」。因為這種「OS喃喃自語」本身也是戲,發展中的戲。最常見的是,喃喃自語者對自己處境及心態的疑惑,疑惑就是戲。故此是刻劃。

《太》片為什麼沒有用這個「OS喃喃自語」作主軸(axis) 或串連(anchor) ,可能與「敘事結構」(四段) 有關,下面再談。

(6)


小結上述論述:

●《太陽照常昇起》是一部失敗的高級作品。
---「有佳句無佳章」、「他自己才懂的手法」、「含糊當含蓄」、「懞朧地寫懞朧詩」等。
---「深入亂出(典床典席)」。
---違犯「電影文法」;「深入逆出」。

◎大縈者是「故事結構」和「叙事結構」,小縈者是「場面的開出」。
?「場面的開出」+「深入逆出」
*大full shot
*『OS(畫外音)筒前』

?「OS喃喃自語/夢囈」
*《太》片有夢囈無OS喃喃自語

談「太陽照常昇起」的電影技巧(6)---「全片第一組(或第一個)無厘頭鏡頭」(A)

《太陽昇起》中的「場面的開出」,不能不提「全片第一組(或第一個)無厘頭鏡頭」這一家嘢。

影片中所謂「全片第一組(或第一個)無厘頭鏡頭」是指這一組鏡頭:
(1)在時序上來說既不是第一場也不是序塲;也不是highlight場(如電視劇片頭)。
(2)是全片最重要的倒叙片段,如《大國民》(1948)的「rose bud」,《一段情》The go-between(1970)的老人車中片段(現叙反成為副體) 。
(3) 意識流用法,如《慕尼黑》(史匹堡)(2004) 中人質被殺片段,是主角的夢魘。
(4) 「錯亂叙事結構」中其中的的一謎塊的begining。如《危險人物》plup fiction(1994)的第一場;《Crash》(2004)的第一場,等等。

這一欄前面說過,近年,無論中西,都流行「全片第一組(或第一個)無厘頭鏡頭」的用法,港產片/華語片亦大行其道。但很多真的是無厘頭,同全片不配合。有一些很明顯是拍好了全片,然後抽一shot或一段作first shot。著名例子是《兄弟》(趙祟基) (2007)中的「劉德華受傷拉開鏡頭」。

(7)


(6B) --- 姜文的構思始終未成熟

乍看《太陽昇起》第一組鏡頭,是很醒神的,position了這是一部art film,所謂唔打得都嚇得(要注意,art film不等如是art) 。姜文是精心設計這一組鏡頭的,甚至可以說是(try to be)全片的精髓。


由於我看不通姜文的原涵意(沒有時間看姜文的訪問及看內地網民的討論) ,在這一點上,恕怪我用猜的方法來評論。我猜姜文的構思始終未成熟,塞入太多東西,太駁雜,太多自己的哲學。


而自己的哲學和影片的哲學又未能好好融合(例:李安V.s張愛玲), 繼而技巧上亦未能成功地表現---塲面上的花巧是末端。搞好了主體(主題) ,花巧是錦上添花,否則就會是「大電影實驗電影化」,徒落得不知所云之譏。「實驗電影」我指是看不懂那一種。


(8)

wwd2000 奧雲 金牌會員

>>劉德華套三國唔算爛片,但果組first shot就近似兄弟果種,志在俾maggie Q露面(一個鐘後至正式出場),效果麻麻,套戲結局收筆亦差(洪金寶講幾句VO埋尾),難怪多數觀眾對部戲有保留。 ... <<

星期六晚著,因為有人俾飛唔使錢。 想必 電影舊人 也睇到了幾張劇照,好多人話似日本仔 D 衫多 D ... 唔知你點睇呢???

另,呢套都算得上係創新之作,對很多看過三國演義或三國誌的朋友,可以當新故事來睇。連一句 "姓趙名雲字子龍" 都費事講 ... 我就睇到幾乎睡著。



(6C)---這一組鏡頭的組成


《太陽昇起》第一組鏡頭以film craft論film craft,是有趣的,but that is all。它是主題(涵意) 呢?抑或是花巧呢?我看兩者都是。但由於全片涵意構思未成熟,這(try to be)「劃龍點睛」就成為花巧,十分可惜。 我們先看這一組鏡頭的組成:

●黑畫面,幽怨的蘇聯女歌聲响起,近景,鋪滿紅花的鐵路軌,主觀視點快速推近(代表女角視點) ,快短fade out & fade in接近鏡母親卧床頭部及身軀(鏡環迴panning)。歌聲疊嬰兒呀喊聲。

●兩組畫面短暫互接,至見母親卧床近鏡部份面貌,白髮中年,半睡半醒,輾轉不安。鏡推近鐵路軌,停下,見一雙花鞋埋放花堆中。Fade out。

●雙足(顯然是女性的) ,愰動,互摩 浸盆。

●雙足落地,步行,鏡跟,背景是村落。

●近鏡一列列花鞋。

●見母親,黑背景。

●近鏡一列列花鞋。

●母親。

●近鏡雙手,手指敲桌。

●至母親正面,自語:「我想要一雙,這麽大的」。有人遞花鞋給母親。

●母親捧花鞋出屋。


(9)

(6D)---第一組鏡頭的花巧及其「拼思」的方法


這第一組鏡頭make sense的地方是:「瘋婦的回憶」。 後來觀眾才知道「幽怨的蘇聯女歌聲」、「鋪滿紅花的鐵路軌」、「嬰兒呀喊聲」、「花鞋」是和母親(周韻) 的身世有関,但跟全片涵意(主題)有関在那裡?(以姜文的角度,當然有関)。


問題是,首先是主題不明,才有關不起來。可以看出,姜文未構思好全片意涵,未構思好母親(周韻) 的身世和全片意涵的結合,咁第一組鏡頭=「瘋婦的回憶」有乜用?


故此,《太陽昇起》的缺點應是上層建築:「全片涵意」、「故事結構」和「叙事結構」。 講多一句,《太陽昇起》第一組鏡頭本身(就花巧來說)己有缺點。看得出來,這不是劇本的構思,而是後來剪接房的「拼思」。


做過電影的人都知道,電影的創作,有幾個重要階段:劇本、拍攝現塲、剪接,配音。剪接的重要,無以倫比。電影基本就是剪接的藝術。構思和「(剪接房的)拼思」都可以的,就看結果。


但《太陽昇起》第一組鏡頭的「拼思」,不大perfact,姜文話明要求魔幻效果,sense是「瘋婦的回憶和幻想」,何來又插一段雙足步行梯級及木板地的現實的鏡頭,敗筆也。何來又插一段有人遞花鞋給母親---直跳手中已有一雙鞋即可。由此可見姜文的「貪心」、「雜」、「唔夠清」。


(10)

小結上述論述:

●《太陽照常昇起》是一部失敗的高級作品。 ---「有佳句無佳章」、「他自己才懂的手法」、「含糊當含蓄」、「懞朧地寫懞朧詩」等。 ---「深入亂出(典床典席)」。 ---違犯「電影文法」;「深入逆出」。

◎大縈者是「故事結構」和「叙事結構」,小縈者是「場面的開出」。

◎◎「場面的開出」+「深入逆出」

o大full shot o『OS(畫外音)筒前』

◎◎「OS喃喃自語/夢囈」

o《太》片有夢囈無OS喃喃自語

◎◎「場面的開出」+「深入逆出」

o「全片第一組(或第一個)無厘頭鏡頭」

(第一部份完)

分享至 : QQ空间
收藏
INSAFE System
關閉

0 個回復

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| 立即註冊